思政部举办“博士讲座”开展科研交流
作者:思政部 时间:2020-11-28 点击数:
11月25日下午,思政部以交流治学与科研经验为主题的"博士讲座″于第三会议室举行。思政部教师贺方刚博士主讲,与大家分享他多年来的科研成果、科研经历与经验;思政部张景林老师报告刚落幕的第十一届全国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年会盛况及收获。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党办院办主任韩文涛出席活动。任伟清、张琰以及思政部全体教职工参会,丁炳堂主持。
丁主任首先与老师们热烈欢迎韩文涛主任莅临,感谢他出席思政部活动并指导工作;随后主持人向大家介绍并欢迎新进的思政课教师胡广丽博士。
贺方刚博士的讲座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人文学科的方法论问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习近平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对于马恩原著如此,对于康德著作亦如此。原著的解读除了遵循“诠释学”原则,充分发挥“前理解结构”的作用外,扎扎实实地做读书笔记是基本功。二是从康德到马克思的理解思路问题。康德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人为自然立法”,强调认识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能动性作用,同时也发起了“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运用知性范畴和公理为“自然”确立“法则”。这与马克思主义提出真理的客观性,二者的旨归是一样的,都强调真理对对象的“规约”作用和主体的能动作用。三是科研创新问题。在学理上,强调康德提出“纯粹实践理性为意志立法”的命题对思政教育的启发作用,“真善美的统一”对全员思政育人的启发作用;在方法创新方面,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方法和“回到事情本身”的原则,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分析”、Dasein(此在)与外物以“源初”的方式打交道等理论资源和方法,对科研创新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加以利用。四是申报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社科项目中应注意的问题。从问题意识的提炼、标题的拟定、行文的措辞,到论证过程的逻辑、章节的安排等,都做了具体地分析、介绍。
随后,张景林老师汇报第十一届全国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的情况。年会由上海音乐学院举办,以“共聚初心之地,致敬建党百年”为主题,设立了主论坛、院长论坛、分论坛、优秀论文表彰等环节,吸引了全国30多所院校的100多位学者参会,思政课教师牛序茜教授、张洁副教授和张景林老师一同参会。张老师介绍了国内艺术院校开展思政课的创新之举,如上海音乐学院探索“音乐思政”创新模式,推出“音乐党课”;广州美术学院提出“三个融合”模式,与国家战略融合,与美育教育融合,与新媒体融合;山东艺术学院推出“共讲一课”模式;北京服装学院围绕服装领域并抓住北京城市文化,开展特色课程教育;上海戏剧学院推出“教学实践周”活动,致力于思政课教师的自我提升等。
讲座和汇报结束后,韩文涛主任讲话,充分肯定思政部的工作,对思政部今后的发展和下一阶段工作提出要求和希望。